看完林真美老師《有年輪的繪本》一書,非常認同老師所說的,有些繪本作者的自我意識太強,繪本裡「沒有孩子」。
我曾經看過一些繪圖精湛的繪本,但是故事不合理、角色的表情不對勁,就算圖再美、文字再詩意,那些沒有靈魂的繪本,很難與孩子產生共鳴,實在是可惜!
其實網路上有些推薦繪本文章的人,或許從未和孩子共讀過那一本繪本就寫推薦文,因為我常常買到那種大人很推薦的繪本,等我收到書,看了內容覺得很失望,所以我會建議先去圖書館借書回來測試孩子的反應,如果借不到書,可以先觀看網路朗讀影片或是到書店翻閱實體書,再決定是否購入。
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,心是敏銳的,騙不了孩子,雖說繪本是創作,不應該限制,但如果只是拿來包裝大人自以為是的觀點,絕對會被識破。
身為大人,我知道有些作品是要引導孩子反思,或帶來趣味,但如果無法與孩子連結,往往這些作品充其量只能是消遣,不能算是經典。
還有一些繪本是那種想把世界的規則透過繪本塞給孩子,顯得說教無趣,還有就是,把一些不是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,置入於繪本,洗腦孩子。
有很多挑戰價值觀的繪本作品,例如引發爭議的《國王與國王》,雖然這類繪本在於打破舊有思維、建立性別平等意識,但是這些對幼兒而言,真的是適讀的嗎?
繪本作者的個人主觀意識,沒有對錯,但如果不能放諸四海皆準,這樣的繪本只適合拿來和孩子討論觀點,不能奉為圭臬。
或許你會想,孩子不是應該要接觸各種觀點、激發思考嗎?
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幼兒讀繪本的方式,往往是「照單全收」,要不就是全心投入,要不就是拒看,當幼兒的背景知識尚不足以判斷是非對錯,硬塞給幼兒「特定目的」的繪本,是大有問題的,除非他也瞭解所有相關的背景知識,所以共讀這類這類具爭議性的議題繪本我建議要等孩子大一點(國小以上),比較適合。
阿妮每週會從幼兒園借書回家閱讀,有次她借了Babette Cole(巴貝柯爾)的《好事成雙》,讀了之後表明她「不喜歡」,好事成雙是在講「爸媽吵架離婚變兩個家也很好」的故事,或許作者出於安慰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,把離婚這件事塑造成圓滿結局。
事實上呢,對孩子而言,離婚就是分裂、是極大的傷痛,美化只是假象,我認為這樣處理結局的手法過於粗糙,讓孩子無所適從,家庭正常的孩子不但無法從書中去同理單親家庭的傷痛,也未考慮到單親孩子的心情,自以為把「離婚是件美事」的價值觀搬出來就沒事,這樣的故事不但無法真正安慰到孩子,反而讓人感受到沒有同理及輕蔑的態度,倒不如寫出孩子的傷痛及癒合的過程,更能幫助讀者透過繪本紓發情緒。
我們來看一下《752隻兔子》這本書,故事大意:公主有752隻兔子,有1隻走失了,鄰國的3位國王朋友都勸她放棄,告訴她還有751隻兔子,但是公主認為每1隻兔子對她而言都很重要,於是她還是去找她的兔子,遇到了一位巫婆,巫婆用水晶球告訴她如果去找這隻兔子,妳要走很遠的路、爬過高山、遇到火龍,一路上困難又危險,結果公主想了一想,就放棄找她的兔子,回家泡澡睡覺。
我認為繪本或書籍在「讀第一次」的內心反應是最準確的,能不能感動人心、引發共鳴,一讀便知。
看完《752隻兔子》的故事,我感受到的是「生氣」、「被愚弄了」,公主一聽到巫婆的建議就放棄找心愛的兔子,自打嘴巴,她是真的愛兔子嗎? 或許作者是要教導讀者「放下」,但結局處理的太過粗糙,我只感受到公主是一個虛情假意、懼怕、沒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,聽信占卜更甚於朋友的建議,聽了巫婆的片面之詞,遇到困難沒有思考如何解決就放棄,三位朋友的建言似乎也很多餘,未能安慰到朋友,這本書有很多價值觀是我不認同的,有很多詭異的地方。
我不清楚作者創作本書的用意,是否就是要讓讀者去思考「不要仿效主角」,以及「尋求有更好的解決之道」,還是要讀者學習放下? 我想,《752隻兔子》作為訓練批判能力、改編故事的教材,倒還可行,但是對幼兒則完全不適合。
反觀繪本大師約翰.伯寧罕(John Burningham)的 《哈維.史藍芬柏格的聖誕禮物》,聖誕老公公送完禮物回到家之後,發現還有一個小男孩哈維.史藍芬柏格的禮物沒送到,小男孩住在很遙遠的山上,因為聖誕老公公的麓鹿累壞了,他獨自揹著禮物出發去送禮物,一路上遇到許多幫助聖誕老公公送他一程的好心人,但是路程實在太艱辛,終於好不容易爬到山上將禮物送給小男孩,他自己再踏上漫長的旅程,默默的回家。
和阿妮共讀《哈維.史藍芬柏格的聖誕禮物》,內心非常感動,感受到聖誕老公公的愛,珍視每一個微小的人,就算路途再遙遠、再辛苦、再危險,都只為了一個原因,就是讓小男孩得到愛的禮物,聖誕老公公的那份愛已經超過實質的禮物,但是只有讀者知道,小男孩不知道,他手中的禮物是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才到他的手中。
聖誕老公公比喻父母(上帝)對孩子的愛也是如此,孩子常常不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,而父母的愛就是奮不顧身、勇往直前、不畏懼的愛。這些是繪本沒有明說,但是讀者可以感受到,並產生共鳴,這就是繪本的力量。
如果看過我上面提的書,會更瞭解繪本的「寶藏」是什麼,也會更明白要讓孩子看怎麼的書。
我的部落格每一本繪本我都是和孩子共讀過,我和孩子都很喜歡的繪本,我才會寫文推薦。有少數是我個人很喜歡的,但孩子如果不買單我也會如實描述,目的是讓讀者能獲得客觀的資訊,而不是包裝後的廣告文。當然也有很大可能性,我和孩子喜歡的書,您的孩子不一定買單,尤其是男生和女生喜歡的東西很不一樣。
經典繪本常常不會出現在暢銷排行榜,有些可能是絕版,有些就是不賣作,除了參考書單、看別人的推薦文、在圖書館挖寶,不然這些耀眼的寶石都被埋沒在書堆中,很容易被忽略了。
很多人會看封面選書,感覺對了就下單,我以前也是,現在我會先從圖書館借回來,或是上網看影片,有些預期很高的繪本,簡直雷爆了,想跟我討論踩雷的請加Line私聊,哈哈!
睡前故事時間,阿妮再次挑了《阿羅牆上要掛畫》這本給我,阿羅系列的繪本不知道已經念了幾遍。
《阿羅牆上要掛畫》有一幕是阿羅畫鐵軌,畫到把自己變成了比一朵菊花還小,走到窘境的阿羅,把這幅畫打個大叉叉,他跳脫出來,重新設定人生,突然一道巨大的閃光射到我的心中!我才發現阿羅的故事也適用在我目前生活中面對的挑戰。
阿羅懂得變通、懂得創造、懂得思考,是個勇敢、有禮貌的小男孩,這就是幼兒應該要看的好書啊!
(《阿羅有隻彩色筆》是紐約公共圖書館推薦【每個人都應該要知道的100本圖畫書】書單,書架上還沒有阿羅的請趕快買來看。)
孩子是寶庫,寶庫裡要放寶石,別把寶庫變成垃圾筒。
留言列表